构建规范:高效建章立制的秘诀与步骤

规矩的建立是企业团队成员行为达成共识的前提与基础。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样的规律性不可或缺。

要将成员工作中的随意性行为转变为遵循规则、可执行并可操作的统一行动。公司的老板和高层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首先应着手的是构建规章制度的工作。

一个理智清晰的投资人和管理者,在公司建设上应将精力集中于规章制定方面。
 
从另一角度看,使命和目标涉及到公司所有成员及中层管理者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它们是在公司规章制度约束下运营和管理的。在某些时刻,对于组织来说,“不能做什么”比“能做什么”更为重要。

在我15年前接手的一家公司里,虽然规模宏大,但内部制度、标准与流程却极不完善。面对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困难,无规矩确实不成方圆。因此,我用短短三个月时间,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企业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公司经营管理大纲、管理制度、服务守则、激励条例、晋升条例、奖惩审批权限条例、检查条例、培训学习条例、公司品级定位、品质管理条例、量化指标责任人条例、批假权限操做条例、工作用餐操做条例、会议制度、沟通机制条例、损坏物品处理条例、促销物品保管条例、合理化建议条例、公司等级设置标准、资料管理条例、绩效考核制度、职务代理人条例、制作部电脑管理条例、顾客退单操作条例、干部述职报告条例、公司保密制度等等。

有了这把尺子和工具,在管理中自然得心应手。1979年9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从江西遂川县踏上井冈山。他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红军无法生存,因此要爱护人民群众。为此,他亲自宣布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赢得了群众的无比信赖。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企业同样需要确立自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85年,张瑞敏到海尔担当厂长,他规定的第一条纪律竟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虽然如今听起来有些可笑,但实际上没有这条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尔。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是从制定小规定开始引领联想开启国际化征程的人。他说:由于是知识分子创办企业,最初大家没有时间观念,开会经常迟到早退。因此,他规定:谁迟到,谁罚站。但第一个违反该项规定的是他的老朋友、公司副总经理。

怎么办?柳传志硬着头皮执行了纪律,甚至还出了一身冷汗。15年后,当联想宣布收购国际著名IT企业IBM的全球PC业务时,尽管有人怀疑这个“吞并大象”能否消化,但没有人质疑联想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无法运营。相互了解制度、标准与流程,这三个要素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具备的基本元素。